- 索 引 号:QZ00113-4007-2025-00059
- 备注/文号:泉人社文〔2025〕104号
- 发布机构:泉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5-06-23
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泉州开发区党群工作部、社会事业局,泉州台商投资区党群工作部、民生保障局,局机关各科室、直属单位:
根据省人社厅下达我市的年度计划指标,结合我市实际,我局编制了《2025年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计划》,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各地人社部门要积极担当、主动作为,不折不扣抓落实,确保全面完成2025年各项目标任务。各地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请及时报送市局政策法规科(电子邮箱:fgk22371420@163.com)。
泉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5年6月23日
2025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计划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谋篇布局之年,全市人社系统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市委十三届七次、八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市“两会”要求,实施2025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计划,全面做好稳就业工作,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人才人事工作,完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驰而不息全面从严治党,为建设21世纪“海丝名城”贡献人社力量。
一、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加快就业帮扶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全方位拓宽市场化就业主渠道,持续开展“书记市长送岗留才进校园”活动,加强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政策支持;完善就业服务,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上建好用好“泉就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线下建设一批有成效可推广的零工市场、零工驿站、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和人力资源产业园;坚持服务关口前移,提升就业便利度,促进高校毕业生、脱贫人口、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2025年,城镇新增就业9万人以上,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2万人以上,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400人以上。
二、持续推动高质量参保扩面。组织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精准扩面专项行动,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引导更多城乡居民参保企业保,积极推动新业态就业人员、农民工等重点群体落实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政策,优化参保结构,提升社会保障水平。规范参保登记,依托“数字人社”社会保险一体化平台,实行养老、失业、工伤三险统一参保登记。优化社保经办服务,推动社保服务“就近办”新模式走深走实,简化参保流程,提高参保效率。稳步推进工伤保险参保扩面工作,不断推动建筑、交通运输、铁路、水利、市政工程等行业按项目参加工伤保险,持续推进矿山等职业性尘肺病高发行业专项扩面,积极推动基层快递网点优先参加工伤保险工作,按要求开展城市社区工作者参加工伤保险工作,全面推进法定人群应保尽保。2025年,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212.4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达到102.98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达到170.87万人。2025年,新开工工程建设项目工伤保险参保率达到90%。
三、壮大做强人才队伍。办好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做好项目、人才、团队需求对接,搭建常态化交流协作平台,推动博士后人才技术交流、创新成果转化。聚焦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人才需求,持续落实人才“港湾计划”和青年人才集聚行动,更加有效实施柔性引才、异地用才激励机制,落实高层次人才认定、工科青年专业人才支持政策,进一步推动高层次人才自主认定扩面,引进和培育更多高素质创新人才;深入开展“智惠八闽”专家服务乡村振兴活动。组织各级各类专家深入基层,开展技术指导、项目对接,为基层培养人才队伍、提升产业质量提供智力支持。聚焦我市产业发展需求,落实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实施职业技能提升工程,建立面向全体劳动者、重点产业的社会化技能培训体系,积极争创一批国家级、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采取有效措施继续推进技能培训进园区,全面推行定制化、项目制培训,2025年,新增取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人数8200人次,其中新增取得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人700人次;技工院校计划招生5270人;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4.8万人次。
四、着力推进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强工资宏观指导调控。对接省上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及时调整我市最低工资标准和工资指导线,督促企业规范工资支付行为。完善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推动建立首席技师制度,积极探索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加快构建以技能为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深化国企薪酬制度改革,指导国企合理确定年度工资总额预算方案。推进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按照省上统一部署,平稳有序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整基本工资标准工作。改革完善体现岗位绩效和事业单位性质及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分类健全市属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水平调整核定机制,充分发挥薪酬制度保障激励功能,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五、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人员进出、职称评聘、工资分配等方面深化改革,积极探索创新,充分调动用人主体积极性。建设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面试考官库,择优培训建立一支优秀的面试考官队伍。同时,做好考核奖惩、档案管理、人事考试、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岗位考核等工作,让人事制度改革活力充分迸发。
六、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进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健全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加强形势分析、预警研判、风险防范;进一步延伸拓展“仲裁+X”协作机制,深化推进两岸融合化解劳动争议机制建设,凝聚多元纠纷化解合力。配合省上做好智慧仲裁系统应用、裁审衔接信息比对,探索培育智能仲裁院。进一步健全完善“泉调解”劳动人事争议五级联调工作机制,推动“一县一调解品牌”优化提升。2025年,全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成功率达到65%以上,仲裁结案率达到93%以上。健全完善根治欠薪全链条防控机制,压实源头防范、过程监控、案件处置等各环节的责任。建立“六个一”数字治欠机制,持续推动全市在建工程项目基本实现“实名实薪”全覆盖。全面畅通维权渠道,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持续推广运用“扫码投诉”“96333”欠薪投诉咨询专线,做到有诉必应、接诉即办。强化信用监管,督促指导企业规范管理、依法用工,落实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2025年,全市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达到97%以上,拖欠农民工工资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达到98%以上。
七、大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深化人社领域社保卡“一卡通”,运用人社数据底座建设成果,推进经办网点、网站、社保卡、手机端等相互衔接、互为补充,丰富社保卡应用场景,提供“一站式”服务体验,提升数字便民效能。2025年,申领电子社会保障卡人口覆盖率达到87%。坚守为民造福的根本立场,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大力弘扬“滴水穿石”“四下基层”“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等优良作风,把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作为重要任务常抓不懈,自觉在基层一线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和企业发展难题,始终做到人民有所呼、人社有所应,以可感可及的实惠提升群众幸福指数。2025年人社政务服务好评率达98%。
八、加大法治人社建设力度。严格落实权责清单、负面清单、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强化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做好“闽执法”平台推广应用;加强重大行政决策监督管理,依法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强化法治思维和能力建设,举办2期以上法治专题讲座或培训,组织1次参加旁听人民法院庭审活动。压紧压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分众精准普法增强普法质效。进一步提升人社系统依法行政水平,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