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四届蝉联平安建设最高奖项“长安杯”
时间:2021-12-20 17:16 浏览量:

  唱响海丝平安之声 传递古城法治温度

  ——泉州四届蝉联平安建设最高奖项“长安杯”

  12月15日,在北京召开的平安中国建设表彰大会上传来喜讯,泉州市在连续五届获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后,再次获评“2017—2020年度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荣誉称号,第四次捧回平安建设最高奖项“长安杯”。

  荣誉的取得,是泉州着眼社会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的不懈奋斗;成绩的背后,是泉州着眼办好民生实事、增进民生福祉,持续创新社会治理、携手共建和谐家园的责任担当。

  解基层治理难题

  打牢平安建设根基

  平安,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基本保障,是人民安居乐业的首要基础,也是人民群众的普遍愿望和美好追求。

  泉州市委、市政府瞄准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泉州,部署推进“强基促稳”三年行动,成立以书记为组长的“强基促稳”工作领导小组,四级书记一起抓,围绕提升基层组织力、治理能力、风险防控能力、矛盾纠纷化解能力和群众获得感,聚焦基层治理的痛点堵点难点,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持续开展专项行动,加强政策制度供给,出台《关于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创新服务机制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等多项措施,有效破解一批症状在基层、病根在机制的深层次问题,将系统、高效、科学治理的触角延伸至基层“神经末梢”,持续推深做实基层治理集成创新的泉州实践。

  攻社会治理难关

  创新平安建设解法

  “小网格”托底“大治理”,如何用创新型治理方式交出社会治理“老课题”的新答卷?泉州创新推广“网格化+”深度应用模式,打通社会治理“最后一百米”。

  泉州在全省率先建成并逐步升级改造全市统一的“全域、全网、全链条”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整合各级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进行实体化运作,构建“一纵三横”E治理体系。在推行“网格化+职能应用”的基础上,创新推出“专业网格”和“基础网格”叠加应用,成效显著;在全国首创“网格化+司法送达”,有力破解送达难,被最高院列入全国首批20个司法改革案例之一;“网格化+食品药品监管”创新“专业监管人员+专职协管员+基层网格员”联动监管机制,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网格化+家事纠纷调解室”维权、“平安妈妈网格+警务网格”等家事调解模式,致力于源头化解,切实解决家事矛盾纠纷;积极探索“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多元救治管理模式”,推行“村医网格化”模式,落实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控,由政府兜底实现精神障碍诊疗“零支付”;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网格化+”模式及全市基层网格员为筑牢抗击疫情的第一道防线发挥了重要作用。

  民生痛点在哪里,创新突破的重点就在哪里。在探索市域社会治理创新发展上,泉州砥砺前行、步履不停,培育了一个个典型经验做法。设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强化“诉源治理”,构建起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大调解相互衔接,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立体化、多层次、全方位的矛盾纠纷化解平台;建立海上矛盾纠纷化解中心和调解委员会,实现“海上纠纷快速调处不上岸”,2018年被全国“枫桥经验”纪念大会文件吸收并推广;打造“两代表一委员”联系群众化解矛盾活动室、“惠女调解室”等“诉调对接”品牌;组建“未成年人保护联盟”,联盟工作入选最高检、团中央联合发布的未成年人检察社会支持体系建设工作十大典型案(事)例;在全省首创行政争议调解中心,有效疏导“民告官”纠纷;引入保险业参与社会治理,全市实现政府全额出资购买综治保险全覆盖;发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重要作用,推动组建“红色业委会”和“红色物业公司”,探索“红色乡贤议事会”、乡村协商民主治理等模式,推进共建共治共享。凝聚多元力量,构建共治格局,泉州积极探索、创新实践,让社会治理更有力度、广度、温度。

  铸治安防控“天网”

  夯实平安建设堡垒

  创新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平安建设的基础工程。近年来,泉州不断加快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织密城市社会治安防控网,建设赋能实战、服务民生的“雪亮工程”升级版。

  泉州建成全国首个由政法委牵头、公安负责、严格执行国标的全市城市安全信息系统,建立全省首个社会治安视频实战应用平台,2017年在全国“雪亮工程”推进会上作经验介绍。连续10年将“雪亮工程”建设列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市县两级财政累计投入14亿元,按照“智联、智能、智慧”三步走的建设模式,打好资源集约、数据集市、系统集群、应用集合、创新集成的系列“组合拳”,巩固基础,扩大优势,建成超20万路的高清视频监控,在全省率先实现重点区域、部位、场所、路段视频监控全覆盖,建设规模领先全国、领跑全省,有效支撑保障社会治理、民生服务、疫情防控、打击犯罪等工作,切实赋能基层、赋能实战。

  破执法办案壁垒

  增强平安建设效能

  长期以来,政法各部门都是通过独立的办案系统办案,网络不通、信息孤立、效率不高、处置不及时等问题突出,影响案件办理效率和工作效果。为发挥大数据平台作用,打破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泉州聚焦数据共享、协同办案、智能辅助、执法监督等四大功能,率先在全省搭建非侵入式“E通政法”网上协同办案与智能辅助平台,助力全市政法部门执法办案提质增效,这一创新做法在第四次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交流会上获得肯定。

  “E通政法”办案平台横向贯通政法委、公、检、法、司、监狱等政法单位,纵向连接市、县、乡三级,打破政法单位之间数据壁垒,在政法各部门之间形成了一个“闭环”流程,从侦结移送、批捕起诉、审判执行到解除社区矫正,都可以有条不紊地在平台进行流转,打造了政法工作“全数据流转、全流程覆盖、全业务协同、全过程监督、全方位预警”的新机制,助力政法系统科技创新与司法改革相融合,实现“数据多跑路、干警少跑腿”。据估算,该平台每年可为办案干警减少各种办案跑腿25万趟,节约61万小时,节省扫描电子卷宗750万张,节省财政支出1000万元以上,每个案件平均流转时间节省30个小时,有效破解了“案多人少”的难题。

  刺桐城敞开胸膛,笑迎四方来客。海上丝绸之路让泉州古城具有了“光明之城、和平之城、勤勉之城、智慧之城”的鲜明特色,如今一个个平安建设的盆景正汇聚成一道道风景,“平安之城”这张“金名片”擦得越来越亮,老百姓真真切切体会到了社会稳定带来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来源:福建法治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