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为探索更有温度、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泉州市以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工作为契机,探索划定工业产业区块线,制定产业社区规划建设标准,并构建“15分钟产业社区生活圈”,为年轻化、高学历的就业人群提供更有温度、更有幸福感的配套服务。此举将为全市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也为城市更新走向纵深提供新支撑。
城市更新是一种对城市中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社会生活的地方作的必要的、有计划的改建活动。近年来,泉州市不断提升城市首位度辐射力,城市更新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自2022年“抓城建提品质”专项行动实施以来,泉州市累计新开工项目1816个,完成投资2600亿元。去年完成年度投资首超千亿元,多项指标位列全省第一。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泉州古城不断提质,“见人见物见生活”“留形留魂留乡愁”;泉州新城加快集聚,东海中央商务区4800亩基本建成并加速繁荣。如今的泉州中心城区,天更蓝,水更清,举目皆是绿野,公园、路边随处可见休憩的人,城市建设更加精细化,人们的幸福感、获得感唾手可得。
“强中心”的同时,泉州也在积极“抓县域”。泉州市是制造业大市,在广大县域拥有为数众多的产业集群,如何以城市更新为契机,推进县域集约化发展是一个重大课题。为此,泉州以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工作为契机,探索划定工业产业区块线及产业社区类型,并构建“15分钟产业社区生活圈”,既集约了土地空间,留住了人才,又提升了城市的发展能级,可谓一举多得。
城市更新应以人民为中心。不论路径如何、方法怎样,评判城市更新的成效,最终都要落实到提升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来。在泉州市规划的各类产业社区中,根据员工对生产、生活、游憩的多元化诉求,构建涵盖生产、生活的全时段配套体系,比如,人才公寓、图书室、幼儿园、美术馆、展览馆、小剧场等,充分满足了企业员工及其家属的各种需求。
城市更新也是一项发展工程。我们不能为更新而更新,不以发展为目的的城市更新是不可持续的。比如,作为泉州市小微企业型社区的试点,石狮服装智能制造园建设了集生产、仓储、生活配套于一体的服务平台,服务青创城、轻纺城等年交易额超千亿元的十多个专业市场,同时为周边小微企业提供供应链、产业链配套服务,园区亩均税收可由原来的6万元提升至30万元,实现了以城市更新提升发展能级。
城市更新应发扬城市特色。要深入挖掘城市的特色资源,探索定制化设计方案,推动功能要素与空间布局相适应,为此,城市更新需要以创新思路破解难点。比如:近年来,泉州市秉承建筑、风貌、功能三大提升的原则,以“微改造”的绣花功夫和“修旧如旧”的改造方式,开展了中山中路及周边29条街巷综合提升,在补齐功能短板,恢复古城风貌的同时,引入创新业态,激活古城百业,提升了城市烟火气,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中山路综合整治提升工程也被住建部评为全国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街区示范案例。
概言之,产业社区的城市更新,正成为泉州的一大城市特色。它不仅包括“城”的改造提升,也包括“市”的集约转型和“人”的需求获得——做好产业规划,定好产业社区类型,努力为广大员工和群众提供更加温馨、周到、及时的生产、生活、生态服务。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这样的城市更新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来源:泉州晚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