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变“享老” 社会更有为
时间:2024-07-19 17:52 浏览量:

  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近3亿。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的步伐加快,养老不仅仅是家庭责任的延续,也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前,《中国健康老龄化发展蓝皮书(2023—2024)》(下文简称《蓝皮书》)发布,标志着从“养老”向“享老”观念的转变。这一变化蕴含着深刻的价值观变革——从以往侧重于基本生存保障的“养老”模式,转向了强调生活质量、个人价值实现及社会参与度的“享老”新理念。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养老”变“享老”需要调动每一个社会细胞的力量,形成全社会的共识与行动,从而构建一个全面包容、老年友好的社会环境。

  “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的理念,是“享老”的核心精神。老年人是社会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他们的经验和智慧是社会宝贵的财富。我们要构建一个无年龄歧视的环境,鼓励老年人持续学习和技能更新,促进跨代交流,让老年人能够在晚年继续发光发热,实现自我价值,同时也为社会注入正能量。

  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是实现“享老”的基础。《蓝皮书》提出,“9073”是中国基本的养老模式,即90%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7%依靠社区支持,3%入住养老机构。这要求我们既要关注机构养老的质量提升,也要重视居家和社区养老的服务升级。通过家庭适老化改造、智慧养老床位、老年活动中心和老年食堂的建设,让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中享受便捷的服务,减轻子女负担,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农村养老服务是整个养老体系中的薄弱环节,也是“享老”理念能否全面落地的关键所在。针对这一现状,应加强农村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充分利用农村社区的互助优势,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养老服务机制。通过发展农村老年食堂、建立小型医疗站点等方式,确保农村老年人能够就近享受到基本的养老服务,减少城乡养老差距。

  科技的进步,为“享老”提供更多可能性。通过科技手段解决“不适老”问题,让“黑科技”更加贴近老年人的实际需求,除了能够提升养老服务效率,还能增强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感和自我价值感。例如,智能健康监测设备可以实时监控老年人的身体状况,预警潜在的健康风险;远程医疗平台能够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减少老年人往返医院的不便;数字技术的发展为老年人提供全新的社交平台,老年人可以与同龄人甚至年轻人建立联系,分享经验,学习新知,保持思维的活跃和情感的丰富。

  银发经济的兴起,为“享老”时代的到来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和丰富的消费选择。老年人群体的多元化需求催生了新的市场机会,从健康管理到休闲娱乐,从教育培训到旅游出行,银发经济正成为拉动内需、促进就业的新动能。预计至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有望达到30万亿元,这既有助于缓解养老资金的压力,还能激发社会活力,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养老”变“享老”,不仅意味着政策的调整和服务的优化,也是一场全社会的变革,要求社会各方面更加有为——政策需更加人性化,服务要精细化,科技应用需贴近老年人需求,社会文化要倡导尊老敬老,经济体系应发展适老产业……最终实现老年人生活品质的全面提升,让“享老”成为每一位老年人应有的权利和美好的现实。(来源:泉州晚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