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20241148号提案的答复
时间:2024-07-30 11:33 浏览量:

高德友委员:

  《关于提升泉州市民营企业产业工人技能素质的建议》(20241148号)由我单位会同市工信局、科技局、发改委、教育局办理。现将有关情况汇总答复如下:

  一、工作情况

  (一)加强职业教育。一是扩大技工院校规模。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产教融合、校企双制、工学一体的技工教育,技工院校发展规模结构不断优化,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质量不断提升。2021年以来,全市新增技工院校6家、总数达10家,共开设计算机网络应用、无人机应用技术、3D打印技术应用、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机电一体化技术、飞机维修等40多个专业,现有在校生1.6万多人。2023年12月,经省政府同意,泉州市高级技工学校成功升格为泉州技师学院,补齐了我市高技能人才本土培养能力不足的短板,从而构建起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技工学校梯次发展、有序衔接的技工教育体系。二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近年来,我市出台《泉州市教育局关于服务泉州民营企业发展四项优惠措施的通知》(泉教综〔2018〕60号)等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目前,全市有职业本科院校1所、高职院校11所、中职院校29所(含1所省属中职学校),在校生共计31.56万人。“十四五”以来,全市10所职业学校和36个专业群入选省级“双高计划”(省高水平职业学校及高水平职业学校专业群立项建设计划),占全省的1/5;黎明职业大学入选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泉州职业技术大学获批全国首批“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改革试点。三是提升社会服务水平。鼓励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双向输送,一方面学校为企业输送技能人才,另一方面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动员职工子弟跨省就读合作技工院校,一所技工院校可以与多家企业合作结对共建技工子弟班或学校等。支持技工院校面向重点就业人群和企业开展就业及职业技能培训,用活闲置教学资源。引导技工院校开发符合我市产业发展和地域特色经济的“职业培训包”,为劳动者提供定制式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工学矛盾”,对企业职工、农民工等群体,采取弹性学时、累积学时的办法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二)加强产教融合。一是促进校企合作。坚持以促进就业、适应产业为导向,深化校企合作,以校内实训、校外实践、校企合作、岗位实习等方式组织学生实习,邀请企业技术骨干、专家学者到校授课。我市技工院校每年培养5000多名学生到国联汽配、万科集团、福建通达集团、东南医药连锁公司等企业跟岗实习;先后邀请泉州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泉州大宇三维打印科技有限公司、超星集团等企业的技术骨干为技工院校教师进行专业讲座,推进教学改革。二是加强协同育人。引导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增强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我市技工院校先后与福建省和谐号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百宏聚纤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嘉泰数控、福建新奇特汽车美容公司、南方路机等多家企业合作,通过“订单班”、“冠名班”“校中厂”、“厂中校”等方式,提升产业工人技能素质,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三是推进“双元”育人。鼓励校企联合招生,采取“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培养企业所需的技能人才。并积极应用“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模式,对与企业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技能岗位新招用和转岗人员,按中级工班每人每年5000元,高级工班每人每年6000元标准给予企业培训补贴。四是参与试点建设。推动15家企业入选福建省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库,培育数量居全省前列,推动行业企业参与建设现代产业学院33个,搭建校企合作、人才培育良好渠道。发动制造业企业积极参与承办海峡两岸大学生设计工作坊(营)活动,通过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育人、协同创新,推动产业需求更好地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形成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三)加强政策扶持。一是强化政策引导。制定出台《泉州市推进绿色经济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泉州市纺织鞋服产业发展六大专项提升行动方案》《泉州市加快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等行动方案,以“8+4”现代产业体系创新发展为重点,贴近我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推动产业人才和产业工人集聚。二是加强职业培训。实施职业技能提升工程,公布85家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目录,涵盖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纺织鞋服、工艺制品、家政服务等产业,涉及人工智能训练师、3D打印设计与应用、无人机驾驶员、装配电工、服装制版师、家政服务员、保育师、育婴员、电子商务师等200多个职业(工种)。鼓励劳动者根据自身职业发展需要和就业意愿,选择培训机构参加免费技能培训,或自行参加机构组织的技能培训,培训合格并取得证书的,根据证书类型等级、紧缺工种目录类别,给予500~4500元的个人培训补贴。今年上半年,全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44万人次,其中开展重点产业职业培训6000余人次。三是提振发展信心。近年来,我市坚持每年在春节期间举办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发布支持民营企业加快科技、创新、人才、开放、绿色发展等若干政策即“1+1+N”政策体系,表彰民营经济发展功勋企业和纳税大户。举办“开放创新智造未来2023年泉州市创新大会”,在大会上发布“1+3+N”政策包,启动创建15家重点专精特新园区,授牌35家异地孵化基地、工业设计中心等。四是推动自主认定。紧扣“8+4”现代产业体系需求,我市制定出台《泉州市进一步支持专精特新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及工业设计等领域创新人才发展若干措施》,纳入2023年泉州市创新大会政策汇编,推动企业自主认定方案尽快落地见效。

  (四)加强人才培养。一是开展多元评价。鼓励企业、培训机构、行业协会积极申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资质,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颁发技能等级证书,提升从业人员技能水平。2024年上半年,已开展33个职业(工种)技能人才认定,评价人数达3.62万人次,取得相应职业(工种)证书2.87万人。其中,取得专项职业能力证书1.6万人,取得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27万人,其中,新增高级工5978人,新增技师、高级技师639人。二是加强素质提升。紧扣产业需求,抓好人才培育,重点开设“专精特新”企业培优工程、二代企业家培育工程、职业经理人素质提升工程等各类专题研修班。2023 年举办培训活动 44期,培训企业家和企业高管5000人次。三是遴选领军团队。落实“以产引才、以才促产”,鼓励和支持高技术、高成长、强引领的产业领军团队建设,引领产业集群发展,推荐企业申报产业领军团队遴选,目前全市累计获评团队6个。

  (五)强化平台建设。一是搭建人才培养平台。围绕我市18个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培养要求,充分发挥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头部”企业开发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和产业实训基地等技能人才培育平台。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泉州技师学院等6家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吴志成(电力)等7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七匹狼服装工程等百余个省、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每年培训培养技能人才近万人。二是打造企业研发平台。持续引导企业将研发人才队伍建设与各项创新要素有机结合,积极打造人才集聚平台。截至目前,全市拥有企业技术中心201家,其中国家级14家、省级108 家、市级79家;拥有工业设计中心93 家,其中国家级10家、省级24家、市级59家。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产业人才集聚、创新产出、技术辐射、成果转化效益。三是搭建企业转型平台。实施“绿色数字技改”专项行动,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同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打造产业大数据平台,促进数字技术为制造业赋能升级,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推进“数智领航”,建设“智造强市”,推动数字产业平台进一步建设,进一步提升产业工人创新能力。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我局将联合教育、工信等部门,以“强产业 兴城市”双轮驱动战略为契机,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提高办学质量、推动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产业工人技能素质,为我市民营企业转型升级贡献技能力量。

  (一)加强办学质量。支持技工院校积极创建达标学校,提升技工院校办学水平能力。支持、推动黎明职业大学、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提高泉州市职业教育硬件设施和教育质量。

  (二)深化产教融合。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各类技工院校与用工企业签订“委托式”、“订单式”培训协议,形成培训、就业、输出“一条龙”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和合作共赢。坚持以促进就业、适应产业需求为导向,鼓励技工学校围绕泉州“8+4”重点产业开设企业、就业市场所需的相关专业,促进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需求有效对接。

  (三)支持各类竞赛。鼓励民营企业和行业举办相关技能竞赛,对市级竞赛取得第一名的选手授予“泉州市技术能手”荣誉称号,第一至第三名的选手分别颁发金牌、银牌、铜牌,通过“以赛促培”“以赛促训”的方式,提高产业工人技能水平。

  感谢您对提升我市产业工人技能素质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领导署名:郑  强

  联 系 人:康育鑫

  联系电话:22198169

                                      泉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年7月30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