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市人社系统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紧紧围绕发展大局,紧扣年初制定的“保、促、防”(即“保”指标任务完成,“促”重点改革创新,“防”重点领域风险)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创新,强化工作措施,各项指标任务圆满完成,人社事业改革发展取得新成果。
一、指标任务圆满完成
1、就业指标: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2.7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630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913人,分别完成省定任务的102.8%、105.2%和114.1%;城镇登记失业率1.3%,低于省定任务0.7个百分点。
2、社保指标:至2018年底,全市参加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分别增至163.8万人、68万人、116.1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366.8万人、参保率99.4%,缴费257.1万人、缴费率95.1%,继续位居全省前列,是全省唯一连续7年缴费率均达94%以上的设区市。
3、省为民办实事项目任务:城乡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村级便民信息化平台建设、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等2个省为民办实事项目顺利完成。其中,投入财政资金1098万元,在全省率先建成城乡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村级便民信息化平台1394个,超出省下达任务的65%;完成“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招募上岗107人,泉州市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入选省级创业孵化基地,发放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补贴465万元、688人。
4、培训任务:培训各类劳动者25万人次,完成“春潮行动”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4.3万人次。组织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3.5万多人。
5、扶贫任务:出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扶贫代缴政策,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纳入代缴范围,为符合条件的4.1万多名贫困人员代缴保费344万元;全市采集省定扶贫地区农村贫困人员信息并录入就业扶贫信息数据库39631人,完成省下达任务。
6、治欠保支工作:我市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全省考核被评为A级,居全省第二位。
二、重点改革创新取得进展
1、强化扶持引导,就业创业更有活力。一是用好用活就业资金。出台进一步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发放实施细则、保障2019年“两节”生产稳定运行等扶持政策,采取措施用好当年度就业资金,着力化解滚存结余就业资金,加强就业创业培训扶持奖补,强化企业招工引才服务,力促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用足当年度就业资金5700多万元,化解滚存结余资金5000多万元,初步统计共支出1.1亿元以上。二是扶持大学生创业。第三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获国赛三等奖1个、省赛一等奖2个。扶持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泉州领SHOW天地文创园入选首批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资助大中专毕业生创业省、市级项目51个、164万元。三是强化企业用工服务。全年组织举办招聘会252场,参会企业9340家(次),达成就业意向6万多人。
2、持续提标扩面,社会保障更加普惠。一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大力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加快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落实落地;扎实推进居民保参保扩面8.5万人;着力推动建筑业按项目参加工伤保险专项扩面行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工伤保险扩面分别同比增长2.7%、2.6%,新开工项目参保率达100%;有序推进社保费征管职责划转工作。二是提升养老保险待遇水平。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待遇水平总体提升5%;全市于9月底完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提标工作,惠及老年居民91万人。三是优化便民利民服务。出台社保卡服务管理工作六条措施,新卡制发实行全市通办并免收补换卡费用,新增“立等可取”窗口95个,实现“最多跑一趟”。推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智能缴费,全市通过智能缴费的参保人员、缴纳金额占全省比例超四成,居全省首位。四是持续降费减负。继续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费率,分别减负0.98亿元、1.04亿元,惠及企业4万多家、参保职工67万人和7.9万家、参保职工116万人;发放稳岗补贴1211万元,惠及企业261家。
3、实施“港湾计划”,人才支撑更加有力。一是实施人才总量倍增行动。至2018年底,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145万人,居全省首位。新认定市高层次人才1164人,其中引进人才132人;入选省级以上人才459人,其中国家“万人计划”4人、国务院特殊津贴10人、省引进高层次人才70人、省引进台湾高层次人才178人。新增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5家。二是开展人才分类评价改革行动。修订出台高层次人才认定规定,把光电、半导体、人工智能等“高精尖缺”产业人才纳入认定范围,单列“港澳台人才”“外籍人才”认定标准,将县级第六、七层次纳入全市高层次人才体系。开展企业人才自主评价试点,确定首批试点企业31家。建立人才需求信息定期征集制度,全年共征集人才需求岗位519个,人才需求总量1231人。三是大力培养技能人才。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举办省、市级职业技能竞赛28场,评选省、市技术能手110名;出台技能大师工作室扶持措施,新增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1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国家级2个和省级13个、市技能大师30人、高技能人才6371人。加快技工教育改革发展,抓好技工学校危房改造建设,启动创建技师学院。四是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制定中介机构引才奖励规定,成功举办2018泉州民营经济与人力资源服务峰会,现场意向签约45个。支持各地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晋江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运营良好,海峡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石狮分园建成运营。
4、坚持深化改革,人事管理更具活力。一是配合做好机构改革有关工作。认真贯彻市县机构改革要求,牵头做好市级机构涉改部门编外人员安置、离退休人员服务管理等工作。出台加强市直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工管理、市直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人员安置等文件,进一步规范编外用工管理,深化事业单位改革。二是加强干部队伍管理。录用政府系统公务员251人,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4425人。顺利完成年度军转干部安置任务,企业军转干部总体保持稳定。组织人事考试近3万人。考核、聘任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453人。三是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开展高层次人才职称直评直聘,已直聘高层次人才13人,直接跳评正高级职称14人,实行特设岗位管理18人。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高层次人才职称直聘被确定为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第二批改革创新举措,在全省复制推广。出台我市深化职称制度改革贯彻意见和下放中级职称评审权限指导意见,先后承接卫生、中学副高级职称和小学(幼儿园)高级教师职称评审权下放事项。新增高、中级职称5962人,其中正高50人、副高1213人。四是提升干部档案管理水平。规范市直政府系统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服务工作流程,全年接收校对归档材料5万多份,调入调出人事档案和接受档案查阅4200多卷。争取财政资金595万元,启动干部档案数字化项目建设。五是创新开展量化考核。首次在市直机关及参公单位推行年度量化考核,完成市本级134家机关(含参公单位)5278人、283家事业单位16605人的年度考核工作,给予记三等功奖励180人。
5、突出规范有序,收入分配制度更加完善。一是牵头制定促进城乡居民增收政策。实施七大群体激励计划,促进城乡居民增收致富。二是规范津补贴发放。抓好“违规发放津补贴问题”巡视整改项目整改落实,开展市直机关事业单位“1+X”津补贴专项督查,确保津补贴规范发放。三是做好机关事业单位调标工作。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调整和离休人员离休费调增工作,市直共涉及调标对象2.51万人。四是深化国企薪酬制度改革。组织开展第八次企业薪酬调查,加强工资宏观调控。五是加强企业工资分配。落实最低工资标准制度,发布2018年企业工资指导线和四个重点行业工资指导线。六是稳妥推进车改司勤人员安置工作。出台市本级公务用车改革司勤人员安置实施方案,指导推动61个市直部门(273个参改单位)的司勤人员547人安置工作。
6、注重以点带面,劳动关系更加和谐。一是开展试点创建。指导晋江、石狮开展省级和谐劳动关系综合实验区试点建设,晋江的浔兴拉链公司、石狮的宝盖鞋业工业园区申报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谐工业园区通过公示,石狮新市民积分管理入选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典型经验案例。二是加强用工信息管理。劳动就业用工管理信息职工有效入库数达26.87万人,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三是抓好治欠保支。303个政府投资项目全部创建“无欠薪项目部”。全市治欠保支呈现“五个下降”态势,协调处理欠薪案件720件、立案处理欠薪案件97件、为4812名劳动者追发劳动报酬4162万元、移送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18件,同比分别下降49%、22%、69%、72%和25%。我市创新构建“3+5”治欠保支机制被省人社厅列入综治(平安建设)典型案例报省综治办推广。四是强化调解仲裁和工伤权益保障。劳动争议“五级联调”体系建设被市综治办列入“社会化治理活动年”创新项目。德化县在全省率先推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审查确认模式被省人社厅推广。处理争议案件1.13万件、调解成功率77%,受理仲裁案件3874件、当期结案率95%。妥善解决涉及864人的市公交公司集体争议案件。完成工伤认定5141件、劳动能力鉴定2396件,工伤职工待遇依法保障落实。
三、重点领域风险防范扎实推进
1、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持续兴起“大学习”热潮,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委“五抓五看”“八个坚定不移”要求,强化主体责任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抓好巡视巡察整改问题的整改落实。支持纪检组履行监督职责,建立局党组成员“廉政谈话”制度和科级干部廉政档案,开展局党组成员述责述廉和科室(单位)负责人述职述廉,进一步梳理各科室(单位)“三重一大”事项清单,完善权力运行监督与制约机制。
2、加强行风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简政放权和窗口单位作风建设,梳理公布承诺“最多跑一趟”事项达100%,着力解决群众办事痛点堵点问题。坚持依法行政,做好规范性文件清理和审查,全市举办法制专题讲座13场、办理行政复议和应诉案件524件。
3、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加强考试考务、社保基金、就业资金、信息化建设等风险点监管,开展财务、社保基金、机关效能、人社扶贫专项治理等检查,抓好主体责任落实,人社系统工作作风更严更实。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