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1:《人社规划》是在什么大背景下出台的?主要的依据是什么?
答:“十四五”时期,是我市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的重大战略机遇期。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在打造海丝名城、智造强市、品质泉州,加快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新征程中续写人社篇章。
依据《泉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福建省“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专项规划》,制定本专项规划。本规划重点阐述“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建设项目,是“十四五”时期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问2:《人社规划》提出“十四五”主要的发展目标有哪些?
答:我们主要提出了七个目标,力争用五年时间能够实现。
一是促进就业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容量不断扩大,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就业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劳动者技能素质持续提高,结构性就业矛盾持续缓解,重点产业、重点群体稳岗就业保持稳定。“十四五”时期,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0万人次,其中农民工参加职业培训5万人次;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
二是多层次社会保险体系更加健全。认真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失业保险省级统筹,建立更高质量工伤保障制度体系。社会保险待遇水平稳步提高,社会保险基金安全持续加强。“十四五”末,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88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148万人。
三是人才队伍素质更高更契合产业实际。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坚持人才优先,提高人才质量,优化人才结构,高层次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持续壮大,人才工作由服务支撑产业向引领产业发展升级,全社会识才爱才敬才用才氛围更加浓厚,人才的贡献和价值备受尊重,引得进、留得住、过得好的“人才港湾”加快成为泉州引才的“金字招牌”。“十四五”末,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层次人才总量力争分别达100万人、56万人、3万人。
四是人事制度改革更加深入。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持续深化,事业单位聘用、岗位管理、职称制度、公开招聘等制度更加完善,形成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符合事业单位特点和人才成长规律的人事管理制度。人事考试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规范和监督表彰奖励活动,营造尊崇榜样、争做先锋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是收入分配秩序更加规范有序。工资收入分配体系更加优化,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更加完善,企业职工工资水平合理增长。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工资分配制度。
六是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稳定。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制度、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劳动关系治理水平全面提升,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成功率、仲裁结案率分别达60%、90%,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不低于96%,农民工工资支付有效保障。
七是人社系统能力建设更加全面。人社公共服务制度和标准体系全面建立,智慧服务能力显著提高,社会保障卡发行应用基本实现全覆盖,社保经办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让群众享受更加规范、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十四五”末,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787万人,申领电子社保卡人口覆盖率达68%。
问3:招工引工一直是老生常谈的问题。针对“十四五”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新变化,主要采取什么措施来破解?
答:针对招工引工难题,我们提出“破解结构性缺工问题,促进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重点突出“一个导向”,做足“两个量”。“一个导向”就是贯彻中央和省、市《规划建议》提出的“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的要求,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和产业、财政、货币等政策协同和传导落实机制。“两个量”:一个是扩大就业容量。针对我市民营经济“五分天下有其四”的规模优势,在促进重点群体就业的基础上,首次专门提出促进制造业等重点产业高质量就业;针对重点群体就业,提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稳岗就业;针对我市快递业、物流业、平台经济、电子商务等新业态蓬勃发展,提出强化创业带动就业政策扶持,大力推动多渠道灵活就业和新业态就业,鼓励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返乡下乡人员等各类创业主体创业带动就业。另外,提出做大做强晋江、石狮、台商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支持丰泽区等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产业园,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提出统筹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促进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另一个是提高就业质量。针对职业技能培训与劳动者技能提升需求不够契合,提出政企联手提高劳动者岗位技能,一方面是抓职业技能培训,从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加强职业培训基础能力建设、提高劳动者职业素养等方面阐述;另一方面是引导企业重视并开展内部培训,提高培训针对性和规模、质量,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
问4:社保待遇是劳动者最关注的切身利益问题。作为民营经济大市,应该说泉州在这一方面还大有文章可做,在“十四五”时期准备怎么做呢?
答:针对企业参保扩面还有空间问题,提出“强化兜底功能,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险体系”。重点突出两个方面:一是顺应老龄人口增多的实际,提出构建以基本养老保险为基础、企业(职业)年金为补充、与个人储蓄性和商业养老保险相衔接的“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二是立足我市民营企业多、企业职工参保仍有较大空间的实际,提出加大力度推动社保参保扩面提标,同时顺应新就业形态蓬勃发展态势,大力引导企业及企业职工参保,实施新就业形态群体参保行动,积极引导新业态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参保。另外,还提出探索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三保合一”改革,按照国家和省上部署落实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
问5:人才是第一资源。市委、市政府提出人才强市战略,人社部门作为政府人才工作部门,如何培养壮大人才队伍,助力泉州高质量发展超越?
答:针对制造业等重点产业紧缺急需人才需求,提出“纵深推进‘港湾计划’,壮大契合泉州产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队伍”。重点构建“金字塔”型人才支撑体系,突出两个方面:一是做强领军人才“塔尖”。积极呼应泉州创建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提出不盲目追求引进高精尖人才,借助实施人才“港湾计划”,提出更注重立足我市民营企业产业链创新链,引进重大项目、关键技术、重点产业、“卡脖子”环节等紧缺急需高层次人才,引进契合泉州重点端产业需要的高端人才。二是做实支撑人才“塔身”“塔基”。针对我市是民营经济大市,产业工人队伍庞大但技能人才总体不足的实际,用较大篇幅新提出技能人才“百千万”培养工程,保障“技能泉州”行动实施,同时新提出建立技能人才休假培训制度,让高技能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劳模一样享受待遇。提出继续补充基础性人才,用好安居补助、社保补助,进一步加大高校毕业生引进力度,帮助企业引进产业急需高校毕业生。专门设立一节阐述台湾人才就业创业、引进评价、社会保障、评选表彰等工作,专门设立一节阐述服务乡村人才振兴工作。
问6:人事制度改革是激发干部队伍活力的重要手段。如何用好改革这个手段,激发激励人社干部全身心投身人社事业发展?
答:针对人事制度改革,提出“稳步推进改革,提高人事管理科学化水平”。重点突出三个方面:一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提出按照国家和省上部署推行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提出依托省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平台推动人事管理、工资、社保等办事环节“一件事”服务。二是职称制度改革。提出坚持“以用为本”,支持专业技术人才“术业专攻”。提出推进职称评审权限下放扩面,探索在工程系列设置一批新兴专业,鼓励支持鞋服、食品等特色产业自主评价。提出探索在新兴领域试点开展职称评审。提出在制造业先行先试产业职称改革,支持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贯通发展。提出职称申报评审“全程网办”。三是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提出在做好教师、卫生两大公益事业单位人员公开招聘的同时,加大事业单位招聘高校毕业生力度,大力支持教育、卫生、农业、林业等县乡基层事业单位简化方式招聘补充紧缺急需人才。
问7: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追求。如何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答:针对居民收入有待进一步提升问题,提出“聚力居民增收,优化工资收入分配格局”。重点抓好居民增收、企业工资宏观调控、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改革。认真贯彻省委、市委关于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部署要求,延续实施促进居民增收行动计划,实施城镇职工、农村居民、高级人才、困难群体“四大群体”增收计划,推进居民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转移性收入“四项收入”提升行动。
问8: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十三五”期间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机制,“十四五”如何进一步用好并深化拓展?
答:针对产业转型升级、新业态发展对协调劳动关系提出新挑战,提出“坚持标本兼治,合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把“十三五”总结形成的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写进《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进一步巩固提升这些成果,主要包括巩固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成果、“3+5”根治欠薪工作机制、劳动人事争议“五级联调”工作体系,通过制度机制的不断完善并抓好落实,营造良好发展环境。针对新就业形态,提出加快落实《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建立完善适应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的劳动权益保障制度。
问9: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发展环境好不好的重要指标。人社领域营商环境和群众息息相关,如何在这方面持续发力?
答:针对人社领域营商环境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差距,提出“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人社服务和行风建设水平”。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的部署,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十四五”时期的重要工作来抓,对标先进城市营商环境建设,用较大篇幅提出抓好4个方面:
一是人社窗口服务。提出加强窗口单位制度建设,分门别类明确要做好咨询服务、窗口服务、疑难问题标准化解答、24小时自助服务等工作。提出积极探索市、县社保经办机构整合,加快实现“一门式”“一窗式”服务。
二是人社服务标准化便民化。提出全面实施人社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管理,推动人社服务“打包办”“提速办”“简便办”“跨省办”“就近办”“网点办”,特殊情况“上门办”,明确“一件事”打包办事项,建立跨部门“一件事”打包办工作机制。
三是“互联网+人社”建设。提出升级完善就业服务、数字仲裁、劳动监测等人社信息系统,全面推进第三代社保卡发行应用;同时,针对惠企政策落实不够快问题,贯彻市委、市政府部署,提出推进惠企政策线上直达兑现,打通惠企政策落地操作链。
四是系统行风建设。通过窗口工作人员全员轮训和窗口单位业务技能练兵比武两个抓手,打造过硬窗口工作人员队伍。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