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嘉容委员:
《关于扎实推动高层次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助力泉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20234229号)由我局会同市科技局、教育局、工信局办理。现将有关情况汇总答复如下:
一、关于推进“大院大所”本地化发展方面。您提出的支持“大院大所”与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团队等建议,针对性强,对我们工作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近年来,我市在人才引进和培育方面也作了些探索。人才引进方面。实施“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创新项目”引才模式。立项支持19个高校、科研院所引进团队,资助计划经费达3000余万元。采取“一院一策”定向招引机制。积极协调解决各科研院所在引才过程中出现的编制调整等机制限制问题,如清源创新实验室通过“双聘双跨”创新引才机制,聚集了付贤智院士团队等9个高水平科研团队;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通过“国内外特聘专家+学科带头人+科研骨干+工程师梯队+博士后+研究生”的团队建设模式,从国内外知名院校引进学科带头人及骨干人才300多名。以“科研平台+人才培育”建设为抓手,积极搭建高能级制造业科技人才平台。全市18家大院大所累计引进科研人员1697人。人才培育方面。目前,我市行业企业参与建设现代产业学院33个,如安踏集团与泉州黎明大学共同打造安踏运动产业学院,成功为安踏集团输出近千名对口实用人才,超七成毕业生成长为企业管理或产
品开发人才,实现了“毕业即就业、上岗就上手”。各高校政产学研合作共建各类科研平台164个,并建立省级技术转移转化中心4个,近五年来技术交易合同成交数累计超1000项,成交额累计超1.5亿元。此外,我市职业学校还与职业教育先进国家地区进行交流合作,黎明职业大学、泉州轻工职业学院等参与建设“海丝学院”“鲁班工坊”,中国职教学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职业教育研究会秘书处单位落户黎明职业大学。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市科技局抓好以下工作,一要出台《泉州市支持企业异地研发中心建设的若干措施》,支持企业到创新资源丰富的城市设立异地研发中心。完善“平台引建+人才引进”一体化推进模式,集聚一批高端科技人才。并配合市委人才办研究出台柔性引才等支持政策,构建更加灵活、开放引才环境,激发企业引才育才活力,助力企业创新发展。二要拟于近期召开的泉州市创新大会,以市政府名义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创新人才发展的若干措施》,支持创新型高层次人才认定,推动专精特新企业高层次人才扩面,对取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荣誉的企业总部,现任董事长(总经理)、首席执行官、首席技术官,年薪达到5倍社平工资,可申报泉州市第四层次人才,并享受人才“港湾计划”相关政策待遇。
二、关于推进企业与院校“共享人才”方面。您提出的设立“共享人才”机制等建议,与我市目前开展的工作思路不谋而合。2017年11月,我市积极探索建立健全人才共享机制,组建了人才创新共享联盟,目前已有装备制造、新材料与环保、科技服务与创新、纺织、制鞋、化工、医疗等多个领域的科研院所和科技服务机构33家成员单位,汇聚研发技术专业人才1000多名,获得知识产权1000多项、承担国家和地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及产学研项目300多项,较好地推动人才、设备、信息、政策、成果共享。关于您提出华侨大学等毕业生同等享受福建省工科青年人才补贴问题,因该政策为省级政策,我市暂无权扩大享受范围。但这类人才可享受我市出台“涌泉行动”一万元的一次性生活补贴等政策。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市科技局抓好以下工作,一要继续依托人才创新共享联盟,盘活人才、技术、仪器设备等资源要素,突破创新主体间壁垒,实现互利互通、共享共赢。二要进一步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拓展博士后招收渠道,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合作,有计划、有重点地引进相关专业的博士后人才。三要做好省内博士后流动站与我市工作站联合培养博士后的桥梁纽带,持续跟进校地博士人才共享计划的落实,进一步加大对博士人才的吸引力度。
三、关于推动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建设方面。正如您提出的我市技能型技术人才需求量大,本地职业技术院校总量供给不足。对此,近年来我们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有效途径,不断加大对企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一方面通过推进“订单式”、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机制,引导龙头企业深度参与职业学校办学。目前全市有2500多家企业与50所职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覆盖全市重点产业领域,每年培养毕业生近7万名,就业率达98%以上。另一方面从解决师资教研能力与产业前沿技术相匹配入手,建设“双师库”,由校内专任教师与产业导师共同组建“导师团”,既鼓励能工巧匠带项目、带技术进校园,设立名师(大师)工作室;也支持企业聘任院校师生参与科研开发。同时依托有条件的企业、行业和研发平台等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探索出了“校中企”“企中校”复合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全市共建有334个各级各类实训基地,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5万人次。此外,设立市级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资金4.2亿元,撬动近百亿民间资本投资产教融合。同时推动成立泉州市产教融合研究院、职业院校联盟、产教融合联盟,配套建设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便捷低成本的产学研支撑。目前,平台已汇聚了全市所有院校和近2000家行业企业数据。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市教育局等部门抓好以下工作,一要大力推动泉州技师学院创建工作。与永春县政府正式签约,合作建设市高级技工学校永春校区,并加快建设进度。同步抓好技师学院申报,有条不紊推进创建工作。二要通过实施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开展线上线下职业技能培训和“名师带高徒”等活动,加强本土技能人才培养。同时引导我市中高等职业院校根据企业发展定向培养专业技能人才,实现校企双方在培养计划、课程设置、学生就业等方面紧密对接,不断壮大我市技能人才队伍。三要进一步强化职业院校、技工院校与创新企业的对接合作。支持我市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围绕创新企业高技能人才需求,开设对应专业学科与课程,进一步扩大无人机应用技术、3D打印应用技术、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机械设备装配与自动控制等专业人才培养规模,推动更多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开展订单式培养和新型学徒制培训,探索建立“院校—企业”实训基地,为我市创新企业定向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衷心感谢您对我市人才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领导署名:杨明涌
联 系 人:张明君
联系电话:22112397
泉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3年7月31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