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十六届人大六次会议第1241号建议的答复
时间:2021-05-26 10:41 浏览量:

                                                                                泉人社函〔2021〕132号

                                                                                  答复类型:A类
徐悦代表:

  《关于促进泉州市新职业青年发展的建议》(第1241号)由我单位会同市教育局、市工信局办理。现将有关情况汇总答复如下:

  一、推进新职业的职业资格和技能等级认证、认定工作

  根据人社部通知,技能人员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已分批有序退出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不再由政府或者授权的单位认定发证,转为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支持用人单位和相关社会组织自主开展技能等级认定、颁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做好技能人才评价工作。

  (一)全面推进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市人社局认真制定出台《泉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转发关于全面推进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的通知》和《泉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泉州市财政局转发关于明确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职业培训补贴标准的通知》,全面推动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评价工作,为各类用人单位提供技能人才支持。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取得技能等级证书的,按700-3900元给予企业补贴。目前,我市共有10家企业和

  职业院校入选福建省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单位。

  (二)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市教育局积极开展“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着力提升职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教育质量。2021年力争试点数达300个左右(现有232个),覆盖我市智能制造、建筑、信息技术、健康照护、现代物流、新能源、现代金融、汽车等技能人才紧缺领域。

  (三)探索制定人才认定标准。为确保职业技能等级认证、认定得到暂时性、过渡性的衔接,市人社局立足我市新产业、新职业实际需求,探索制定《泉州市高技能人才直接认定办法(试行)》,推进职业技能等级相关工作的有序、及时进行,进一步完善技能人才技能等级评定政策,提高技能人才培训培养力度,做好与国家职业资格制度的衔接,切实推动多元评价。

  二、鼓励校企合作培养,精准对接新职业人才缺口

  (一)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在全面贯彻“六稳”“六保”的大背景下,市人社局大力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落实“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开展网络主播员等新职业、新工种培训,引导新职业青年参加培训、提升技能。面对直播带货、直播卖货等新业态新模式展现出强大活力,先后主办“泉州市首届技能大师网络直播培训班”和“主播带货培训精英班”,联合市农业局、残联分别举办农村主播入门培训班、电商运营培训班。参与培训并取得结业证书的学员可按规定享受500元培训补贴,符合条件的重点人群还可申领200元线上培训生活费补贴。截至目前,我市已开展网络主播、电子商务培训1300余人次。

  (二)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一是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市人社局在全市重点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大力支持企业组织符合条件的在职职工,按照“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模式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培训合格的按高级工班每人每年6000元、中级班每人每年5000元标准给予企业培训补贴。2020年,福建百宏公司联合泉州市高级技工学校开设全省首个企业新型学徒制线上培训班“百宏机电高级工班”,共有157人参加,该做法被学习强国中央平台报道。截至目前,全市共553人参训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二是推行“二元”主导现代学徒制。市教育局充分发挥我市作为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平台作用和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对接我市传统、重化、高新三大产业板块的发展需求和18个产业转型升级线路图,着力构建“亲产业”专业机构,提升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契合度。截至目前,我市高校共与2414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其中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653家),校企共建24个产业学院、10个职教集团,353家行业企业参与,开展99个省级“二元”制和现代学徒制试点(试点数全省最多)。

  (三)加强产教融合平台建设。一是扶持产业实训基地建设。市人社局围绕我市18个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培养要求,出台《泉州市产业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管理暂行规定(试行)》,设立A、B、C、D四类实训基地。A类为生产制造及智能制造,B类为生产、运输设备操作,C类为商业、服务,D类为其他。对A、B、C、D类的实训基地分别给予500万、400万、300万、100万的补助资金。目前,全市已认定市级产业实训基地10个,培训近万人。同时,大力扶持职业院校、技工学校建设与我市产业发展相匹配的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并给予500万元的补助资金。目前,全市已建成5家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每年培训1万人次以上。二是推动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市教育局推动企业就“学生实习、学生创业、师资培养、人才选用”等方面与职业院校开展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目前,全市企业、职业院校共建设各级各类产教融合国家级实习实训基地334个(国家级16个、省级39个、市级7个、校级278个),有力推动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有效对接,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四)科学设置新专业。市人社局大力鼓励职业院校根据我市现代产业发展、技能人才紧缺职业(工种)目录开设专业,扩大招生规模。如,市高级技工学校新设置3D打印技术应用、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无人机应用技术、物业管理、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计算机网络应用、无人机等专业;城市工程技术学校与厦门思凯兰航空教育服务有限公司合作新开设飞机维修、无人机应用等专业,与泉州比邻三维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新开设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进一步适应我市新产业、新职业、新技术的发展需要。

  三、加快推进重点产业融入新经济,创造吸引新职业青年的就业环境

  市工信局积极配合市发改、教育等部门,积极推动企业与职业院校采取各种灵活的形式开展校企合作,协同创新校企产学研合作,积极引进和建设公共创新服务平台,促进新职业青年发展。

  (一)积极推动校企产学研合作。一是政策引导。制定出台《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若干措施的通知》(泉政办﹝2016﹞165号),对我市工业企业与境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实施的联合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在技术实现产业化后给予最高不超过20万元的补助。二是推荐引导产学研合作项目入库。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工作部署,组织企业申报省级技术创新重点项目。2020年共有52个项目列入项目库,其中,产学研合作项目23个,2015年以来共下达产学研合作项目补助资金230万元。三是把产学研合作作为各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的重要指标。在《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管理规定》中,产学研合作项目数占全部研发项目数的比重列为技术中心认定、考核评价的重要指标。目前,全市累计认定的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有196家,其中国家级10家、省级111家、市级75家,近三年来累计兑现企业技术中心奖励及技术中心购置研发设备补助共1566万元。

  (二)积极引进和建设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积极协调落实福建(泉州)哈工大工程技术研究院年度运营经费(2600万元)等保障工作,协调推动工研院中试基地建设,组织工研院到各县(市、区)实地考察与技术项目对接,并推动工研院在石狮、晋江、南安、永春设立工作站,密切服务当地企业。同时,积极支持高端创新机构建设智能制造技术研发、产业孵化、人才引进等公共服务平台,拨付300万元用于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所“智能制造行业技术开发基地”项目补助;拨付165. 6万元用于福建(泉州)哈工大工程技术研究院机器人公共创新和服务平台项目补助。  

  下一步,我局将联合市教育局、市工信局等相关部门不断推进新职业技能人才等级认定工作,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对接全市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以更加精准深入的校企合作服务我市重点产业发展,促进新职业青年发展,助推我市产业早日实现转型升级。

  领导署名:龚时荣

  联 系 人:杨志建

  联系电话:22198169

                                                                                                             泉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1年5月26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