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幼随学,小政策撬动大民生
时间:2025-03-12 17:18 浏览量:

  近日,泉州市教育局发布2025年秋季小学、幼儿园招生工作意见,意见首次明确在学位充足区域试点“长幼随学”机制,允许多孩家庭的二孩、三孩优先随兄姐同校就读,缓解家长接送负担??这看似简单的制度调整,却是一件办在群众心坎上的好事、实事,展现出教育的人性化关怀与深远的社会意义。

  随着我国实施“二孩”政策后首批“二孩”到了入学年龄,在多校划片背景下,很多家庭出现孩子不在同一所学校就读的情况,父母不得不常年“两头跑”,疲于奔命。这种现象,既是部分家庭的现实困境,也是另一些家庭的“潜在顾虑”。办好民生实事,就要聚焦小切口,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最忧心、最期盼、最急迫的问题。家长的难题引起了政府部门的关注,多地陆续探索试行“长幼随学”服务。教育部也在2023年5月发布的相关通知中明确,鼓励各地出台多孩子女同校就读具体实施办法,帮助家长解决接送不便等现实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泉州市教育局在学位充足区域试点“长幼随学”机制,是基于对多孩家庭现实困境的深刻洞察,不仅回应了市民的关切,更是对国家政策的响应,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制度关怀”,势必将在多个维度产生积极影响:不仅将节省家长接送娃的时间、精力和交通成本,切实减轻家庭负担;还有助于构建更为紧密的家庭学习共同体,增进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和互动,营造更加健康的成长环境。

  从更深层次来看,“长幼随学”还将对整个教育生态产生深远影响。该政策打破了传统的择校模式,对学校而言,这意味着生源结构的改变,将促使学校更加注重改善教学条件,提升自身教育质量,从而实现整个教育生态的良性循环。对教育体系而言,这项政策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为教育公平的实现提供制度保障。

  而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该政策具有长远的意义,不仅将缓解城市高峰期车辆多、上下学时间紧张等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这为家长提供了一种相对稳定的教育预期,从制度层面为想生多孩家庭打消顾虑,有利于提升生育意愿,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当然,“长幼随学”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也会面临一些挑战。比如,热门学校可能因为随学需求而出现学位紧张的情况,比如是实行“长随幼”,还是“幼随长”,或是“长幼同调”?这些细节之处需多思量。如何在满足多孩家庭需求的同时,保证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考验着相关部门的智慧。教育部门和学校应提前做好规划,合理调配资源,充分考虑各种细节,制定科学的实施细则,确保政策顺利实施。在实际操作中,应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统一,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长幼随学”政策,与其他政策形成互补,让政策在实行过程中更加公平公正。还可借鉴“他山之石”,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实时调控政策适用范围,对因政策限制无法随学的家庭,可灵活探索“长幼相邻学”、长幼顺路接公交等方式。还应及时总结实施过程中的创新探索和有益经验,提炼经验模式,在全市范围内普及推广。

  教育不仅是关乎民族复兴的基础工程,也是涉及千家万户利益的民生实事,更是每一个家庭的头等大事。“长幼随学”政策是教育领域的一次暖心变革,它以创新的视角回应了家庭和社会的现实需求,但“长幼随学”要真正让广大群众满意,更关键还是要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真正均衡。只有加大对相对薄弱学校的投入力度,尽快缩小各学校之间的差距,让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才能缓解家长的焦虑。我们乐见更多类似的好政策出台,一项项为民着想的政策落地、累积,才能一步步构建和完善生育友好型国家。(来源:泉州晚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